2025數位行銷發展展望
又是新年的一年,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數位行銷產業也似符合莫爾定律般每18個月又翻了一翻,多出更多的新技術與概念出來,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們今年怎麼看台灣的數位行銷發展變化,這篇就嘗試結合我們過去數十年的看見,以及最新的科技趨勢,共分為策略面、技術面兩個層面來探討2025年的數位行銷發展重點。
策略面
第一方數據更為重要
隨著隱私法規(如 GDPR、CCPA)的進一步加強,第三方數據的使用受到限制。企業將更重視第一方數據(First-party Data)的收集與運用,例如透過電子報、會員系統、Line@、App 等管道取得直接資料,以便降低行銷成本,及掌握更詳細的消費者歷程,以提供更明確的策略指標。
建議可多加強用戶體驗以鼓勵數據共享,如會員獎勵計畫。並善加利用數據分析提供高度個性化的行銷方案,如客製化(或標籤群組)的Line@訊息、EDM等。
生成式AI的勢不可擋
數位行銷領域,目前最直接且有效的生成式AI應用策略普遍落實在兩個領域,分別為內容產生與廣告優化。內容層面,企業可以利用AI來創建個性化內容互動、生成社群貼文(圖片及文章)、撰寫部落格文章及優化搜尋引擎(SEO)、啟動AI聊天機器人強化客戶體驗,並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。
廣告層面,應放大AI的投放管理,雖然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,但經驗告訴我們,這樣做可以提升一定的投放效率與精準度,並更準確的預測分析消費者的未來行為。
永續行銷彰顯品牌價值
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永續性。品牌需展示其在環境保護、社會正義和多元共融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努力,並結合行銷活動傳遞核心價值。這也是我們認為,對於老品牌轉型或是新品牌突圍的全新藍海。
建議品牌應可嘗試溝通企業對永續的價值主張與承諾,並開始重組或研發永續相關的產品及服務,以此建立透明和可信賴的企業形象。
技術面
評估發展短影音的可能
短影音仍是內容行銷的核心之一,平台如 TikTok、YouTube Shorts 和 Instagram Reels 將主導數位行銷策略。雖然不是所有的產業或是企業都適用,但從數據上來看,各大平台的短影音,幾乎每年都以20%以上的使用人數成長中,相較已經停滯好幾年的靜態型社群,短影音是為2025一個重大的戰場。
就目前觀看類型偏好來看,又以娛樂類、教育類、購物導向這三類最為盛行,若是品牌有相關的參與可能,建議可提早佈局,但應避免過於傳統的說教或單一的表達方式,需花巧思設計微型劇情,激發觀眾情感共鳴。並探索「用戶生成內容」(UGC),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共創者,待流量到一定的程度,也可多利用互動性功能(如直播、即時投票)提高觀眾參與度。
布局影響者行銷
數位行銷的儼然已經入高度分眾的時代,影響者(或稱網紅、Influencers)行銷將更加專業化,微型影響者(Micro-Influencers)和奈米影響者(Nano-Influencers)的影響力逐漸增加。品牌將更注重與具真實連結和高參與度的影響者合作。
操作面應注意的是該影響者與品牌的關聯性,不是有流量就萬無一失,應選擇與品牌有共同TA(目標對象)的影響者,避免創造無效流量,合作前也應將追蹤技術提前規劃,持續追蹤行銷績效,確保合作價值。
總結
2025年的數位行銷不會是一個「大改款」,隨著這幾年的新技術與新工具逐漸成熟,現在的環境也相對明朗,這會是一個「技術驅動」與「人性化需求」相融合的時代,掌握技術很關鍵,但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行為變化的敏銳度,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Leave a comment: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